近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智能处理团队王雅娣和左宪禹等在高维大规模数据特征选择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等计算机科学学科TOP期刊上。特征选择是机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旨在从原始特征集合中筛选有效子集,降低数据维度、提升模型性能并避免过拟合。高维大规模数据、复杂特征结构等典型特点给特征选择带来性能“不...
帕金森氏病(PD)是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P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尽管当前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它们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运动是PD的非药物疗法,但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体育学院运动促进健康科研团队周珂和魏建设教授近日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影响因子11.4)杂志发表题为“The Power of Exercise: Unlocking the biological Mys...
近日,德国Thieme学术出版集团公布了2025年度“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国际学术奖的获奖名单,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曹中艳老师榜上有名,是拼搏校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年轻教师。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是由Thieme Chemistry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该奖项自1999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通常颁发给在Thieme旗下的化学期刊中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的学者,面向全球处于独立学术...
二维多孔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子性能、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传统合成方法通常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及有毒有机溶剂等苛刻条件,且产率较低,而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作为二维碳纳米材料的前驱体/模板,提供了有前景的替代方案。近日,杨大伟团队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响因子32.4)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OF-derived ultrathin carbon nanos...
机械互锁分子(Mechanically Interlocked Molecules,MIMs)由两个或多个分子单元组成,这些单元之间并非通过传统的化学键相连,而是由于特定的分子拓扑结构所致,其组分的相对位置通常具有高度的动态性。这一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分子机器、催化和药物递送系统等。刚性共轭碳纳米环(如环对苯撑,CPPs)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径向连续π-共轭结构,在尺寸依赖性带隙调控等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然而,典型的CPP结构...
近日,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龚春红教授团队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取得新进展,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期刊,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CN 116854479 B)。微波吸收材料是电磁干扰防护和隐身技术的关键。然而,在高温或变温环境中,材料的阻抗匹配与介电损耗性能对温度的依赖性差异,使得在宽温度范围内满足吸波性...
近期,我校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时新建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影响因子42.7)期刊上发表题为“In situ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solid peroxide from urin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原位电化学技术将尿素从尿液中以固态过氧化物的形式分离(图1),标志着原位电催化产固体过氧化物的首次突破。该成果入选封面文章,并在Nature 系列专栏进行热点报道(标题:Extracting fertilizer from ‘liquid gold’ urine)。图1. ...
伴随着202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2024年已成为过往的记忆。回首2024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拼搏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奖励、国家级重点基金项目和人才引育方面获得新进展。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联合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入选...
近日,建筑工程学院绿色环境岩土工程团队石磊副教授在基于微生物技术的裂隙岩体降渗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Engineering geology》、《Acta Geotechnica》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CN 112730195B)授权。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岩土体改良新型技术,可有效降低土木工程领域的碳排放,符合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导向。基于微生物的岩体降渗技术在...
12月14日上午,由科学技术研究院、拼搏科协和物理与电子学院联合开展的“科普中国高校行”科普创作培训活动在金明校区锥形报告厅举办。特邀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王建忠和拼搏戴树玺教授两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面向拼搏科普队伍(科普社团)作科普创作培训。物理与电子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以及科学技术研究院、拼搏科协职能部门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此次科普创作培训,培...